0371-25616555
  • 致力追踪感染源之厌氧菌篇

    致力追踪感染源之厌氧菌篇

    近年来,随着临床感染微生物的多样化,和对精准治疗的的需求增加,厌氧菌的感染日益受到关注,拓展思维,提高厌氧菌的检出率对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更需要结合现代化检测技术才能对病原微生物快速,正确诊断和报告结果。下面分享一例厌氧菌中脆弱拟杆菌血流感染案例。...[详情]
    发布时间:2025-03-20
  • 落枕知多少

    落枕知多少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醒来,脖子一侧疼痛难耐,头颈部活动出现障碍,甚至需要保持颈部歪向一侧的尴尬姿势才能暂时减轻疼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落枕”。“落枕”并不是什么医疗难题,但它的突然出现也实实在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不便,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形成的原因来了解和预防“落枕”。"落枕&q...[详情]
    发布时间:2025-03-10
  • 糖尿病肾病:为何它比其他肾脏病更棘手?

    糖尿病肾病:为何它比其他肾脏病更棘手?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其复杂性和治疗难度往往超过其他肾脏疾病。本文将探讨糖尿病肾病相较于其他肾脏病更为棘手的原因,并提供一些管理和治疗策略。 发病原因与机制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长期高血糖密切相关。高血糖会导致肾脏的固有结构发生改变,尤其是肾...[详情]
    发布时间:2025-03-06
  • 腰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后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后注意事项

    1、卧床休息:术后初期一般建议患者卧床休息。这是因为刚做完臭氧注射治疗,腰椎周围的组织需要时间来恢复,减少活动可以防止对注射部位产生额外的压力或损伤。大小便尽量以坐便为主,在短期内避免弯腰、负重、下蹲等动作。 2、药物治疗: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静脉输注脱水、营养神经等药物,减...[详情]
    发布时间:2025-03-05
  • 抗血小板药: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科普 ——如何安全使用“血液稀释剂”?

    抗血小板药: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科普 ——如何安全使用“血液稀释剂”?

    一、什么是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药是一类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常被称为“血液稀释剂”(但并不会真的让血液变稀)。它们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支架或搭桥术后(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某些高危人群(如房颤、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详情]
    发布时间:2025-02-26
  • 探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探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一、经络调理术:人体的能量修复工程 中医将人体经络视作"气血高速公路",《灵枢》有云:"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针灸如精准的导航系统,以毫针疏通经气,特别适合偏头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线路故障"。推拿则似温柔的路面养护,针对颈椎病、腰肌劳...[详情]
    发布时间:2025-02-25
  • 夜里数羊不管用?中医教你用自然之道找回安眠

    夜里数羊不管用?中医教你用自然之道找回安眠

    中医看待失眠有着独特的整体视角。在《黄帝内经》的论述中,失眠被称为"目不瞑",并非孤立症状,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与现代医学注重睡眠时长和结构不同,中医更关注失眠背后的"为什么"。这种思维方式将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睡眠障碍往往是内在阴阳失衡、气血不和或脏腑功能失调...[详情]
    发布时间:2025-02-25
  • 被忽视的尿路感染元凶:阴道加德纳菌的隐秘威胁

    被忽视的尿路感染元凶:阴道加德纳菌的隐秘威胁

    提到尿路感染(UTI),多数人会联想到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体。然而,近年来一种长期被忽视的细菌——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逐渐走入医学视野。它不仅是细菌性阴道病(BV)的“头号嫌疑菌”,还可能悄然引发尿路感染。本文将揭开这一“跨界致病菌”的神秘面纱,解析其致病机制与防治要点。...[详情]
    发布时间:2025-02-12
  • 奥司他韦能用于流感预防吗?

    奥司他韦能用于流感预防吗?

    当前,流感高发,奥司他韦是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之一。那么关于磷酸奥司他韦预防流感感染的知识您是否了解,以下是详细科普:从作用机理看,用奥司他韦来预防流感感染是可行的。奥司他韦的说明书也指出13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可以服用奥司他韦进行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在与流感感染者密切接触后48小时内,可服用...[详情]
    发布时间:2025-01-10
  •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真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真菌感染

    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发病增加,对糖尿病人群,除常见致病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外,如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少痰、气促等症状,一定要警惕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又称系统性真菌病或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病理改...[详情]
    发布时间: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