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25616555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有妙招

时间:2023-10-18 14:36:29 出处:www.kfszyy.cn 浏览量:81

中医药在高血压(属“眩晕”“头痛”“肝阳上亢”等范畴)的防治中注重整体调理、平衡阴阳,通过药物、针灸、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维度协同作用,尤其适合早期高血压及辅助控制血压波动。以下是系统科普: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核心病机

1. 肝阳上亢(最常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易怒  

2. 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健忘、五心烦热  

3. 痰湿中阻:头重如裹、胸闷恶心、体型肥胖  

4. 气血两虚:乏力心悸、面色苍白(多见于老年低压偏高者)  

5. 瘀血阻络:头痛如刺、舌质紫暗(常见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  

二、分型论治与经典方药**(需中医辨证后使用)

 1. 肝阳上亢型**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  

   中成药:松龄血脉康胶囊  

2. 肝肾阴虚型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枸杞、菊花、熟地黄、山茱萸)  

3.痰湿中阻型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茯苓)  

 4. 瘀血阻络型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  

三、辅助降压的食疗方

1. 肝阳上亢:决明子菊花茶(决明子15g+菊花10g 代茶饮)  

2. 痰湿型:冬瓜薏米汤(冬瓜连皮煮汤,加薏米30g)  

3. 阴虚型:黑芝麻桑椹粥(黑芝麻30g+桑椹20g+粳米100g)  

禁忌食物:高盐腌制品、动物内脏、烈酒、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花椒)  

四、非药物疗法

1. 针灸 

  主穴:百会、曲池、太冲、三阴交  

  配穴:肝阳上亢加行间;痰湿加丰隆;阴虚加太溪  

2. 耳穴贴压 

   取肝、肾、降压沟、交感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按压  

3. 导引功法  

  八段锦:重点练习“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托天理三焦”  

  太极拳:每日30分钟,调节气机升降  

五、生活方式调养

1. 情绪管理 

   避免暴怒或长期抑郁,可练习深呼吸或“嘘”字诀疏肝  

2.睡眠调节

   - 晚上11点前入睡,睡前可用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穴引火下行  

3. 运动建议 

   - 选择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  

六、注意事项

1. 中西医结合:  

   - 2级及以上高血压(≥160/100mmHg)必须配合西药降压,中药辅助改善症状、减少副作用。  

2. 警惕误区:  

   - 中药降压起效较慢,不可突然停用西药;  

   - 部分中药(如甘草、麻黄)可能升高血压,需避免滥用。  

3. 监测习惯:  

   - 每日固定时间测血压,记录波动情况,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

七、特色外治法

- 足浴方:钩藤20g+夏枯草30g+怀牛膝15g,煮水泡脚(适合肝阳上亢者)  

- 药枕:菊花、决明子、薄荷等填充枕头,辅助清肝明目。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优势在于*改善体质、减少靶器官损害,但需长期坚持。


供稿:心病科 王卫国